这次有幸由校长带队前往杭州行知小学学习,虽然短短的两天学习,但确实让我们开拓了眼界,丰富了思想,更新了理念,拨动了我们作为教育人的心弦。江浙地区应该算是基础教育的高地,信息化程度高,教育资源丰富,教育质量上乘,教育理念更新,管理规范精细,我想通过我们的这次的学习,希望能够对民生的办学有所思考,通过大家的努力进一步提升民生的办学质量。
杭州行知小学是杭州市公办小学中第一梯队学校,学校创办于1987年,原为浙江省直机关子弟小学,后更名杭州市文二街小学。建校后广泛开展“学陶、师陶、研陶”活动,1992年由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杭州市行知小学,是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。
第一天进入行知学校,首先的感受就是学校人文环境很浓郁,到处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渗透,特别适合学生的生长生活,给人舒适,和谐,明快的感觉。校园整体色调以绿色为主,能鲜明的感受到学生是这里的主人,校园是学生的领地,处处可见学生的作品,处处可赏学生的风采,处处可感书香的氛围,处处彰显生活力教育。确实如他们的楼校长所言,这些都是30年积累,沉淀的教育硕果。
这次学习行程安排的很丰富,也很高质,我们进行了校园参观、课程观摩、研讨、听取讲座,通过该校的教育成果推介,课堂教学改革,劳动教育,综合评价等会议内容,我对行知小学的办学认知大致分为以下几点:
一、学校办学理念
学校办学理念是“生活力教育”,源自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,生活即教育。学生培养目标明确,学校注重学生六大能力的培养:礼仪生活力、健康生活力、人文生活力、科学生活力、艺术生活力、实践生活力。这些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德育、课程、学习、评价、环境、治理来实施。
二、德育
学校德育分为成长德育(劳动、读书、礼仪、主题活动等);积极心理(人际关系、情绪、自信心培养・・・・・・)等,德育实施的途径有个人才艺展示,同伴合作等,德育途径是很丰富且有实效的。且在推进德育活动的过程中,同时开展各学科的活动学习,校内校外资源相结合,实行家校社联动。
三、课程
他们的课程定位也是基于培养学生六大能力培养的课程(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相融合),课程内容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结合,包括了基础性的学科课程,实践性的课程,拓展性课程。如技能方面的培养,教学生学会陶艺,学会编织,学会扎染,学会木工,学会3d打印等。还开设创新课程,如机器人、编程等。
行知学校的课程体系可称之为6+X课程(X是指在学校开设的固定课程外,学生还可以选报自己感兴趣的课后服务时间段的课程)。在课程开展中,也是实行师资众筹,学校教师人人参与,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,寻求社会化资源赞助,合作。开设课程的标准要求是“课堂学习的方式要与将来的生活方式相一致”。强调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知识巩固转向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,再到未来的应用。
整个课程的观摩中,最令人震撼的是他们的劳动教育课程群,每学期利用2天时间约16个课时,学生不上其他课程,全天在学校的劳动工厂里,进行各种劳动技能教育,除此之外,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后服务再选择劳动课程(即X课程),劳动种类太丰富了,如扎染、编织、烹饪、木工等,学生可选择的太多。
四、评价
他们的评价其实也走过三个阶段,从知识学科分项,到能力过程性评价,再到现在的素养综合性评价。目前他们的评价手册是每学期一册,评价内容与他们的教育理念、课程内容等是相匹配的,是针对六大能力的评价,最终评价结果会形成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图形建模,实现全能进阶。
五、校园环境建构
第一注重公共空间的环境,景观环境,具有辩识性的特色环境打造;第二,课程环境的打造,不同课程会在不同的教室进行学习,教室环境布置完全满足了本学科的教学。(比如我们参观了美术教室,语音教室,劳动体验基地等)
六、制度管理
行知学校注重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管理,他们称之为儿童生活力治理。其实就通过对学校制度的管理(学校章程)和不断迭代更新,各组织的治理,比如教师团队,管理团队,文化的治理,通过治理,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生活力的培养。整个治理过程就是指导、管理、考评和监管、创新、迭代、发展。整个学校的机制管理很科学,很系统,很全面。
通过这次学习,再结合我校实际,对学校究竟要办什么样的教育,也做了思考。我觉得我们现在亟需要更新教育理念,高质量的办学要从以前的要学习质量逐步转变到要能力质量。
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进社会,要适应生活,如果在受教育阶段仅仅是会做几道题目,机械性的内卷或只执着于分数,他们的人生可持续发展指数是很低的,甚至走进社会,啥也不会,失去了生活的能力。其实,学生毕业后,置身于生活中,一定要拥有生活的各种能力,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学校教育,才能提高学生生活适应力(如沟通、礼仪、技能、认知等),提高了他们的生存指数,我想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,行知小学在兼顾国家课程教学的同时,结合地方课程,开发校本课程,通过迭代,不断更新课程理念和内容,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,生活能力,让他们拥有向上生长的能力,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在教育孩子,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五育并举,持续提升办学的美誉度,学校制度更加科学,完善,各方面的管理更全面,系统,可能这才是我们该办的教育。
关于方法途径,我也略做了一些思考。
首先课程方面,我校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改革,在我校现有条件和可以创造出的条件下,通过系列化的课程去实施对孩子能力的定向培养,并在实施过程中,不断优化和改革,形成我们有特色的课程。(目前的师院、理工大、劳动基地的课程项目、舞龙舞狮课程,需要我们将其变成固定的校本课程化的内容,包括以后可以开发的课程,要入课表,长期坚持做)
其次在学校培养孩子的学识外,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能力。通过系列化的德育活动,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,加强思想认知等。
第三、校园文化环境也要具有学生可学习的环境价值,系统化布置和设计。匹配学校的教育特色定位。
第四、教师的专业方面,我们还得下功夫,在教育与课堂上下功夫,做实教学评,逐步转化成学教评,听了几节研讨课,那边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。在这样的培养下,我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,表达能力都很强。
最后我想一句话总结我的学习感受――希望我们全体民生人一起努力,为了民生中学,走好教育之路,做好教育之事,绘好教育之图。
供 稿:中学政教处
编 辑:信晓婉
初 审:尚洁
终 审:汪平